這次公幹,對自己來說可以說是一次非凡的體驗。在一個連語境都感到陌生的地方,在追求工作成績以外,還要應付日常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也不失為對新生活的一種試煉。
瑞士與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五國交鄰,因此擁有四種民族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Romansh)。
而其第二大城市日內瓦(Geneva)則鄰近法國,有不少法國人每天跨境到瑞士上班。這裡雖然大多數人都能操流利英語,但還是以法語為主流。自己有過不少
到外地公幹的經驗,但面對着陌生的文字和語言,心中難免有不踏實之感。而我就是懷着這樣的心情,匆匆趕赴日內瓦,接受未知的任務。
公司的新大樓座落於城市的近郊,十分靠近機場。抵達當天正好遇上了大項目進入新階段的首天,每個人都忘得不可開交,哪裡還有空來照顧慰問一個來自遠方而對項目毫不知情的新加入者。自己亦心裡有數,不應在不適當的時候打擾同事的節奏。然而心頭卻為之一凜:難道我將在這個異地的辦公室裡,悠哉悠哉地渡過四個星期,而一點貢獻也沒有?眉頭一皺,窗外的天氣好像隨之而變得陰冷。自己暗自告誡:如果可能,我需要在短時間內完全瞭解這裡的狀況。唯有這樣,我在這裡才能夠發揮作用,而非信口雌黃,又或者對事情懵然不知。
幾天之後,情況果然有所扭轉。透過不斷向不同層面的同事交談,瞭解情況,我在一周內從一個「外人」的身份,漸漸變成知道此地工作文化以及當地問題癥結,並時有參與決策的工作夥伴,我可以說是已經「進入狀態」。從策略層面,我方管理層對周遭發生的問題當然都有所理解,只恨被平日繁重的工作纏擾,未能有空整理思緒。我的到來,正好填補這一個空缺,同時也充當了一個局外人所擁有的理性觀察。所以當我有空檔的時候,便一點一滴的把觀察所得和改善計劃慢慢寫出來。
除了專業技術外,我想一個人的親和力也成了融入新團體的關鍵要素。我個人喜歡有說有笑的工作環境,在高度專注的時間外,也不忙把工作氣氛弄得輕鬆點。雖然到如今我還未完完全全掌握當地技術上的所有資訊和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但只要我願意知道,我可以隨時找到知曉事情的同事詢問。因為我們已經打成一片,他們已把我當作是一份子,這份信任也是我所驕傲的。
除了文字語言外,看來每個職場環境也大同小異。將心比心,大家的差距也就不見得有多遠了。在香港,印度,英國或者澳洲共事過的同事的影子,彷彿出現在眼前這個歐洲的辦公室裡。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啊!這正就是我所希望追求的東西:不是一門專門技術,而是一種能世界通行的道理,是有關人性的道理。
我覺得我可以用「不枉此行」來形容這一趟公幹。
熱門文章
-
利君雅(Nabela Qoser)成了近年香港電視界的一個獨特話題。據市民的普遍印象,她是首位非華裔新聞工作者,在香港中文電視台上,以廣東話報導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o1C0sPpVw 由於膚色和種族的關係,觀眾對於她在新聞報導...
-
香港有趣。想講講香港。 香港開埠之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那是英國人首先發掘了她在世界上的地理潛質以及商業價值。英國的確是靠着巧取豪奪而取得香港也是毫不置疑:鴉片販賣是巧取,是「陰乾」清帝國的財力;引發大戰,以強欺弱,簽下中國首份不等條約《南京條...
-
從電視新聞上面,偶然看見又喜又悲的三數秒。那一幕淡淡的,卻又令人感歎唏噓。 話說在美國一公堂之上,坐在首席的白人女法官看見台下之黑人犯人甚為眼熟,便向犯人發問:布朗先生,請問閣下是否曾就讀於某某中學? 對於法官知道自己十多年前曾經就讀的學校,犯人感到極之奇怪,於是不禁正眼...
-
今日上班途中,碰上在工作上曾經協助過我的學生小哥。小哥如今找到新工作,為大型電訊公司的員工。遇見他,又回想起自己初出茅廬時莾撞的樣子。 我是這幾年才大量留意大前研一所著作的一系列有關在職者自我增值(i.e.「力」字系列)的書籍。當然,之前也知道他早已在企業顧問界享負盛名。但直至最...
-
尋找了許久,暫時令我最滿意的流動倉頡輸入工具,要算上我現在使用的手機Note 2,再配上Go Keyboard的香港倉頡輸入法。 硬件:Note 2 的大熒幕配上四核高反應虛擬鍵盤 首先, Note 2的熒幕比一般電話要大,習慣使用雙手輸入倉頡字的話,會令整個打字過程變得...
-
因為Yahoo! Blog將要關閉,終於迫自己從Yahoo!搬過來Google的Blogger。 我的新地址是: http://selesulu.blogspot.hk/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