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屋了。
雖然房子的面積沒有變大而且通勤的時間也長了,但居住環境更美,更開揚。所以,這段時間一直忙於封箱和拆箱的工夫,除了忙得不亦樂乎,久未運動的腰骨也被弄得酸痛了。在整理東西之際,然後看着身邊的東西,一個念頭閃過:哪裡來這麼多的東西?
屈指一算,我應該有搬過十來次家的經歷吧?曾經有一段時間(大概十年前左右),我們經常搬房子。那時一來是因為沒有房子(也沒有貸款)的負擔,哪裡租金便宜交通方便便搬到哪;二來一窮二白,身邊就只有兩行李箱的衣服外加幾箱書和一些家電,並沒有太多身外之物,搬家也只不過是舉手之勞,毫無難度可言。對於租住的地方,歸屬感稍有欠奉,權當夜間棲息之地已矣。
直到擁有自己的房子後,大概也就被那副(建在空中的)土地釘住了。而每個月在銀行戶口裡,總會有一筆固定的支出來支付擁有這房子的權利。「家」這個概念,漸漸因為住在這所房子裡而確立下來。慢慢地,就像我的貓咪寶寶到處撒尿一樣,我們也利用家中裝飾的物品來反應自己的意志和性格,以證明自己在這個空間的存在,彰顯佔有這地方的合法性。
消費和購置,在剛開始時是一種手段來建構自己的家。慢慢地,行為演變成習慣,東西則一點一滴在家中累積。就好像人生的經歷一樣,好像只能增多而不能減少。跟這些東西朝夕相對,熟悉起來,這家也就成為名符其實的Comfort Zone,給予我們最大的安全感。這種累積一般不甚會被整理,更諻論清理。除非是因為外來因素,例如搬屋。
搬屋這個過程,令我們不情願地直接認清和核實自己所擁有的全部實體家當;也發掘出那些似曾相識,但只有一面之緣然後便埋沒在家中某角落的物品(也許就是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當我看到那些書籍,衣服,廚具家具清潔用品,究竟人的一生需要擁有多少東西才可以過生活?在世上流連短短幾十年中,又被我們消費耗用幾多資源呢?有多少東西,只是純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存在的?這一大堆東西一直跟着我到處跑,我的存在,彷彿膨脹成一個小型的物質國度;在每次搬家時,總會大喊着不要放棄它們,又因為它們自己不會走路,我只好僱用搬運工人,把它們一一搬過去。
正當我有這一種想法的時候,剛巧給我找到一個有關Minimalist的博客(作者是住在美國三藩市的Leo Babauta):www.mnmlist.com。什麼是Minimalist?網上的中譯是:最近限度的消費者。而我的理解,也就是要過簡約生活的人。這個博客在這個繁囂的世界中,不斷提倡我們應該將生活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家庭上,而不應為身邊的各種物質誘惑而去奔波費時。
回頭看着一大堆舊東西,我就知道我是捨不得扔掉,捨不得放棄。我硬把人生某段記憶灌輸到死物中,那怕是一雙鞋一支筆,它們也就活過來。然後它們躲在家中一角,希望有一天再看見它們時,能夠勾起那一段記憶。對,它們是有生命的:它們的生命就是從我的生命和記憶中抽取出來。使那虛無飄渺的記憶換來一件實物,讓我去憑弔
,去記念。
看着那狹小的空間,我忍着痛,默默跟這些身外物說再見;並懷着希望,等待和迎接新的身外物到來。
這就是人生。
熱門文章
-
利君雅(Nabela Qoser)成了近年香港電視界的一個獨特話題。據市民的普遍印象,她是首位非華裔新聞工作者,在香港中文電視台上,以廣東話報導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o1C0sPpVw 由於膚色和種族的關係,觀眾對於她在新聞報導...
-
香港有趣。想講講香港。 香港開埠之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那是英國人首先發掘了她在世界上的地理潛質以及商業價值。英國的確是靠着巧取豪奪而取得香港也是毫不置疑:鴉片販賣是巧取,是「陰乾」清帝國的財力;引發大戰,以強欺弱,簽下中國首份不等條約《南京條...
-
從電視新聞上面,偶然看見又喜又悲的三數秒。那一幕淡淡的,卻又令人感歎唏噓。 話說在美國一公堂之上,坐在首席的白人女法官看見台下之黑人犯人甚為眼熟,便向犯人發問:布朗先生,請問閣下是否曾就讀於某某中學? 對於法官知道自己十多年前曾經就讀的學校,犯人感到極之奇怪,於是不禁正眼...
-
今日上班途中,碰上在工作上曾經協助過我的學生小哥。小哥如今找到新工作,為大型電訊公司的員工。遇見他,又回想起自己初出茅廬時莾撞的樣子。 我是這幾年才大量留意大前研一所著作的一系列有關在職者自我增值(i.e.「力」字系列)的書籍。當然,之前也知道他早已在企業顧問界享負盛名。但直至最...
-
尋找了許久,暫時令我最滿意的流動倉頡輸入工具,要算上我現在使用的手機Note 2,再配上Go Keyboard的香港倉頡輸入法。 硬件:Note 2 的大熒幕配上四核高反應虛擬鍵盤 首先, Note 2的熒幕比一般電話要大,習慣使用雙手輸入倉頡字的話,會令整個打字過程變得...
-
因為Yahoo! Blog將要關閉,終於迫自己從Yahoo!搬過來Google的Blogger。 我的新地址是: http://selesulu.blogspot.hk/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