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如非唸文史哲等學系,大眾一般對西洋史的概念比較模糊,皆因本土教育在歷史方面,尤其是世界史,從來都沒有作過深入詳盡的介紹。以古為鑑,香港人的世界觀無疑是給現有教育制度局限了。為彌補這個前殖民地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空白,我介紹一本兒童書籍《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台版或名曰《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作通識入門書目。
作者E.H.Gombrich在1935年便寫成《Little》的德文初版 《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ür junge Leser》;2001年以九十二歲高齡辭世,而其時他正在參與《Little》英文版的編撰和翻譯工作。其孫女Leonie Gombrich在英文版的序中,講述了此書傳奇的出處。
原來Gombrich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完歷史系後,出版商要求他將一份兒童讀物翻譯成德文。他看過原稿後,覺得內容粗糙,於是便跟出版商毛遂自薦:這樣的讀物枯燥無味,年輕人也不感興趣罷;不如我自己寫的還來得有趣得多。他便嘗試使用簡單顯淺的筆觸,每一天寫一個歷史小故事,還跟當時的未婚妻講解硏究每個故事是否容易讀懂。這樣,Gombrich便在因缘際會之下,成為這本兒童歷史讀物的作者。書稿順利出版後,很快便成為德國的普及讀物,除了在納粹期間被禁,此書一直風行多年,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有趣的是,真正的英文版要一直等到2005年才由Yale University Press推出。
故事的內容十分廣泛,從遠古穴居人到四大古文明,文藝復興到近代史等都有所著述。正因為書中所用的文字簡單,並從小孩子的好奇心理出發,在書裡經常和讀者作有趣的對話。而Gombrich在文字中的觀點又比較中肯,並沒有以自己(及其讀者)為歐洲白人自居。他在書裡就有這樣的觀點:騎士制度在成立之初也不過是一群拿着武器的流氓在搶掠罷了;十字軍東征時歐洲人把在耶路撒冷內的回教徒趕盡殺絕;歐洲的殖民主義在當時是如何掠奪當地土著的財富和生命。魯迅曾經講過:翻開一部廿四史,裡面盡是寫着「吃人」二字!
這些殘酷的現實又是否應讓小孩子在早年知道呢?其實,歷史就是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的一部分;沒有過去發生的事,就沒有今天的我們。小朋友是世界的主人翁,他們絕對有權去客觀地瞭解過去的事情,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及理解。期望有一朝,他們可以繞過前人犯過的錯誤,去選擇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正因為這樣,我把自己的這部書送給了兩位姊妹小朋友,希望她們能夠在享受故事之餘,也能夠對世界有多一分的認識。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絕對是成人和小孩都值得一看的書。
http://yalepress.yale.edu/yupbooks/images/full13/9780300108835.jpg
熱門文章
-
利君雅(Nabela Qoser)成了近年香港電視界的一個獨特話題。據市民的普遍印象,她是首位非華裔新聞工作者,在香港中文電視台上,以廣東話報導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o1C0sPpVw 由於膚色和種族的關係,觀眾對於她在新聞報導...
-
香港有趣。想講講香港。 香港開埠之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那是英國人首先發掘了她在世界上的地理潛質以及商業價值。英國的確是靠着巧取豪奪而取得香港也是毫不置疑:鴉片販賣是巧取,是「陰乾」清帝國的財力;引發大戰,以強欺弱,簽下中國首份不等條約《南京條...
-
從電視新聞上面,偶然看見又喜又悲的三數秒。那一幕淡淡的,卻又令人感歎唏噓。 話說在美國一公堂之上,坐在首席的白人女法官看見台下之黑人犯人甚為眼熟,便向犯人發問:布朗先生,請問閣下是否曾就讀於某某中學? 對於法官知道自己十多年前曾經就讀的學校,犯人感到極之奇怪,於是不禁正眼...
-
今日上班途中,碰上在工作上曾經協助過我的學生小哥。小哥如今找到新工作,為大型電訊公司的員工。遇見他,又回想起自己初出茅廬時莾撞的樣子。 我是這幾年才大量留意大前研一所著作的一系列有關在職者自我增值(i.e.「力」字系列)的書籍。當然,之前也知道他早已在企業顧問界享負盛名。但直至最...
-
尋找了許久,暫時令我最滿意的流動倉頡輸入工具,要算上我現在使用的手機Note 2,再配上Go Keyboard的香港倉頡輸入法。 硬件:Note 2 的大熒幕配上四核高反應虛擬鍵盤 首先, Note 2的熒幕比一般電話要大,習慣使用雙手輸入倉頡字的話,會令整個打字過程變得...
-
因為Yahoo! Blog將要關閉,終於迫自己從Yahoo!搬過來Google的Blogger。 我的新地址是: http://selesulu.blogspot.hk/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