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利君雅(Nabela Qoser)

利君雅(Nabela Qoser)成了近年香港電視界的一個獨特話題。據市民的普遍印象,她是首位非華裔新聞工作者,在香港中文電視台上,以廣東話報導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o1C0sPpVw

由於膚色和種族的關係,觀眾對於她在新聞報導中出現印象特別深刻,令到小妮子初出道便知名度大增,迎頭趕上不少在行內打滾多年的新聞之花,成為城中另類知名人物。

從YouTube短片的評論中,會發現有不少類似「好犀利呀」「O晒嘴」「講得好好」的評語;但這些感嘆背後卻不自覺地帶有「不像中國人的她怎麼可能操如此流利的廣東話?」或「她講得真好,還差一點點便是地道港人的發音了」的偏見。我並非說網上留言者故意帶有惡意,而是我們會不自覺地套上固有的想法和規範。當事情只有丁點的轉變時,人類的大腦便反應不過來,容易走進思維的盲點。所以,在同一平台也持有相反的論調,說這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在很多華裔港人的身邊便有不少土生土長的非華裔港人在生活着,根本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少怪的;而身處海外,操着純正英語的華人更加比比皆是。

基於英美國力的傳承,以及種種歷史因素,英語成為現今主流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溝通橋樑,而語言網絡更加覆蓋至大半個地球。在這樣的條件下,造就成多種族共融的英語世界,到處都可以看見非白人操着純正英語。以此推想,我們可以想像在大唐盛世下,在中國版圖中可以看到不同膚色髮色種族的外國使節商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漢語,在跟漢人生活打交道。

利君雅在承受着以上不同的眼光下,她可以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證明給所有人看,自己的報導水準並不亞於任何一位專業導播員。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憑着她這副非華裔外表也擁有另外的優點,將來可以專門探討少數族裔,甚至弱勢社群一類的個案,為香港這個日漸趨向多元融合的社會準備,開辟和增加這類型的報導。

翻查資料,原來利君雅早在二零零八年便已經開始報導新聞(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701/3/5m0w.html);而另有一文則提及她當時是傳理系大二學生(http://hk.asia-city.com/city-living/article/down-town)。從後一篇討論有關香港天水圍社區,以及在維基上提及利君雅參與香港的多族裔人士組織(Society for Cultural Integration,SCI),代表在港的非華裔人士發言,都可以看出利君雅對香港事務上的參與。單憑這一點,就足以感謝她對香港所付出的努力。

足願利君雅的事業能夠更上一層樓,繼續為新聞界,社會和香港種族融和出一分力。


2011年4月30日 - 是你,所樂(selesulu)

2 則留言:

  1. 很有見地。雖然我唔認識利君雅,但處身置地,我們這些海外華人也不稀罕得到別人「好犀利呀」「O晒嘴」「講得好好」這樣的評語。反而希望當地人能把我們當成一份子。完全沒必要「O晒嘴」...

    回覆刪除
  2. 對於利君雅能說流利的廣東話,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如果她在香港出生長大,入讀一般學校的話,能流利地說廣東話有甚麼值得稱奇呢? 但有一點到真的配服她……在我接觸的南亞裔人士中,很多都能非常流利地說廣東話,但能看能寫中文的就很少。有相信要成為一個中文台的新聞記者,她必然有良好的中文能力,希望她能多向同鄉或其他非華裔人士分享學習中文的心得,這也是令他們能融入香港社會的好方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