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決定為是次贈畫辦了一場展覽,名為〈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看過明報月刊的介紹後,我今天終於可以親眼看到吳冠中的多部作品。

展館是在藝術館的四樓,在進場前旁邊的玻璃窗上,貼有吳冠中於二零零二年來港是臨場速寫的畫作的部分。這幅小裝飾之前已經看見過,不過在今天看起來更別具意義,彷彿就是這次展覽的一部分。在拍攝下來的一瞬間,可以看見除了吳老二零零二年所畫下的印象派高樓與渡海小輪;透過玻璃窗外,依稀可以看見如今維港實在的高樓與小輪。如真如幻,也古也今,相映成趣也。

展覽的會場佈置十分有創意,展館使用了吳的名作,富有江南特色的〈雙燕〉作為藍本,好讓觀眾置身於江南村戶之中,在每門每戶裡觀賞吳冠中的作品。
大會更安排了吳冠中的三幅名作並列一起。三作按年代排為:〈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也可以濃縮為吳的藝術進程,從從前的寫實推演至近年的抽象。同一款的江南街景,卻有不同的意景,可堪再三欣賞細味。

〈雙燕〉

〈秋瑾故居〉

〈憶江南〉

在吳冠中的作品中,可以看見他那源於水墨漢字,再加上留法後的油畫和色彩斑爛的獨立特行的風格。可能也是源出他的一個藝術觀點:「風箏不斷線」。畫壇有云,風箏要掙脫原本綑綁住自的的線,才能夠飛得更高更遠,看見嶄新的視野。但吳加上自己的見解,認為畫家不可與身邊的事和大眾脫節,應該令線放得更長,遠自己飛得更高。這份胸襟,就是完全接納自己的本源出處,然後再以這些孕育自己的元素轉化成藝術創作,這才會有更深刻的作品誕生。
大家可以看看吳冠中零二年來港的展覽的有關節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ShCAYqMR0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JEYm6Wd9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rO2T-LiKyg&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lYpVwJil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5U2uIErMGo&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pSVs2q46dM
吳老在2010年中旬逝世,他的不少作品現已為香港藝術館所收藏。而香港藝術館也將其作品長期展出供大眾欣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