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我也來談《Avatar》阿凡達

感謝占士金馬倫James
Francis Cameron帶給我們電影Avatar《阿凡逹》。不是因為這是迄今以來動畫特技最優秀的一齣電影,而是它讓我這個活在當代的人,正身處於大國堀起之時;依然能夠透過電影去再次見證感受殖民地主義時代的巧取豪奪。作為非白人的我們,都可以和:澳洲土著、紐西蘭毛利人、美國印第安人、印度人民、已失落的瑪雅民族,以及一
齊非白人種族,來個同聲
一哭。

電影裡的地球,因為窺視外星Pandora潘多拉所擁有的稀有資源,聘請了僱傭兵對潘多拉上的Na'avi民族進行攻擊和迫遷。不公平的剝奪題材,對非白種人的我們真是耳熟能詳:英國對中國侵略吞併,是為了白銀絲綢茶葉瓷器;小布殊對中東地區的戰事,攻打阿富汗伊拉克等,是為了世界上另一寶貴資源─石油;因為黃金和土地,美國白人用槍和子彈趕走了土著印第安人;澳洲把東帝汶的海岸線畫到自的的地盤上,也是為了海床中的石油,這樣的事情多不勝數。電影的比喻也顯淺易明,把Na'avi族的藍皮膚換成紅色,就變成在大自中代代相傳的印第安人、瑪雅人、澳洲土人。像澳洲土著一樣,Na'avi族一代傳一代的,向子孫們傳授着大自然底下的生存法則,要他們敬畏上天,珍惜身邊的一切資源。

然而每一次戰奪的結果呢?總是拿着現代化武器的一方取勝。當我看到電影裡聖地的大樹給炸彈炸個稀巴爛之時,我彷彿看見圓明園怎樣在搶奪聲中和火海裡被燒毀了一樣;拿着先進武器的,也就是東印度洋行,八國之流。

現實世界裡,輸了的一方要低着頭,接受任何無理苛刻的條件。名符其實的「那個拳頭大那個話事」。當然,這只是一齣戲,對於一面倒的暴力侵略,老金也沒有新點子來收拾,唯有來個眾志成城,集合一切受到迫害的民族,一起來對抗殖民地統治,來一招以暴易暴,把地球人趕回老家。我覺得阿凡逹並不是宣揚反戰思想;反而是推崇小眾以一切力量去推翻不公平、過分的剝削(看官不妨想想Al-Qaeda,阿蓋達或者基地組織,就是用一切手段來打倒以美國為首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精神污染,和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所帶來的不公平)。

朋友說,女主角到電影最後越來越美麗。我個人認為有幾個原因:在電影伊始女主角對男主角城府很深,戒備重重。及後兩人加深認識對方,譜出一段異地戀情,女角的笑容才展露出來。笑容是世界上公認的美,這應該是無分膚色種族。還有就是在電片後段可以看到更多的Na'avi族人,他們的相貎比起女角更不起眼,襯托出女角更加美麗。反而我覺得片中最大的迷思,就是如何讓主角永遠生活在Na'avi民族中,以一介人類的軀體融入外星人族群。原來導演有個後着:可以把人的思想記憶轉移到另外一個軀體中。也就是類似我們一般所說的輪廻,片中較現代的說法就是上載下載Uploading/Downloading的功能。畢竟異類共同生活往往讓觀眾覺得有點不自然,要讓他們在大銀幕前匹配一下。

在觀賞Avatar的不同情節裡,我都會看到不同電影的影子:當avatar的軀體被浸在營養液中,學者Norm在旁解說avatar是人類和Navi民族的基因交和的成果,這不其然令我想起Marcross超時空要塞裡兩派外星人們的單性繁殖;聖樹所蘊藏的智慧和Navi民族的治癒能力,彷似宮崎駿風之谷中的能救活人命的大甲蟲一樣;最後一幕,整個潘多拉星球的生物也一致抗敵時,真的有點像Star War星球大戰裡帝國反擊戰,以小擊大玉石俱焚的情景。畢竟這是荷里活的大製作blockbuster,沒有這類元素是不能的。

Avatar創造了一個世界,讓我們見證了一次誕生和毀滅的過程,也看見令人敬佩的品格和價值觀。兩個多三個小時的故事,彷彿就是一個世界的濃縮。



3 則留言:

  1. 寫得好!深有同感,但就沒有辦法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

    回覆刪除
  2. 感謝羅曼度誇獎。

    回覆刪除
  3. 今晚,我終於在家中把它看完了!感受很深,你說的是其一!
    但真的不明白,為何有不少人指不明當中所帶含的意思.........
    [版主回覆06/28/2010 22:40:00]感謝明明白白基督教的支持。 荷里活的電影,有的流於流水作業,以期大賣;有的則透過此媒界一訴自己的想法。占士金馬倫二者俱備,賣個滿堂紅之餘還留下二分錢(2 cents)供觀眾思考,實屬難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