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當被給扔進歷史長河後,生出了莫名的勇氣:杜導正的私人日記

在香港這片彈丸之地,享受着資本主義經濟下的各樣好處。大眾以成為小康之家為目標,政治於我非吾杯茶也。每天營役着個人瑣事而暈頭轉向:那所名小學適合兒子就讀;那一個基金回報豐厚;今年要到瑞士滑雪還是去日本賞櫻?直至我讀了《明報月刊》今年二月號的文章:《虎年寄言─訪炎黃春秋雜誌社社長杜導正》,我才知道什麼叫做是脫胎換骨。

杜導正與一班老同事們,避過中央的耳目,將趙紫陽多年來的談話錄音,繼而輯錄成《改革歷程》一書。這個傳奇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當於二零零五年趙紫陽去世後,杜導正以八十多歳之齡,每日工作八個多小時之力,將自己多年來的日記整理成最近出版的《趙紫陽還說過什麼》,這麼吃力悠長的差事,是靠着什麼堅持到最後呢?我相信個人利益的驅使一定是眾力量的最末位(過了知命之年,還幹這吃力不討好之事?)。

綜觀杜導正的履歷,他廿九歳便已經是新華社分社社長,以及後多份報的總編,可以想像當年得志之風發。與趙紫陽共事多年,相方不只建立了長久的工作關係,還擁有深厚的朋友情誼。在杜老二零零八年的一篇書法裡提及趙紫陽,他的下款便署着:「你的老下級,老朋友杜導正」。披肝瀝膽之情不言而喻。

我想,當人在世上生活難免會關注自身之事:吃得飽否?睡得安否?但當有一天,時間的巨輪轉動着,歷史宊然在轉角翻過身,恰巧在芸芸眾生的三兩個中標籤了歷史任務,這幫人便會霎時脫胎換骨,專心致志,排除萬難。會在年屆八十還在大量處理文字,還動了青光眼手術。這枚歷史的標籤,一定是在人生中佔有極大極重要的位置。因為,他們發現了自的生命不再只屬於自己的,而是屬於人類的,包括現世與及未來的人們。所以才會有在頣老之年,不顧老伴和兒孫為要保重身體而減低工作量的勸阻,一心要把手上的工作完成。因為,杜老知道自己的生命不再屬於自己,而他要記錄的故事將要留在歷史長河中。這種就真正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磨練也。

在我使用倉頡工具打這文章時,每當我鍵入一個「趙」字,它便會自動彈出聯想字「趙子龍」出來。趙紫陽於中共,又何嘗不似趙子龍之於劉備的後漢呢?兩人都是忠於國事,死而後已。杜導杜正又何嘗不是呢?

期待有機會一閱《趙紫陽還說過什麼》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