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顯示具有 朋友.我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朋友.我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老同學

從電視新聞上面,偶然看見又喜又悲的三數秒。那一幕淡淡的,卻又令人感歎唏噓。

話說在美國一公堂之上,坐在首席的白人女法官看見台下之黑人犯人甚為眼熟,便向犯人發問:布朗先生,請問閣下是否曾就讀於某某中學?

對於法官知道自己十多年前曾經就讀的學校,犯人感到極之奇怪,於是不禁正眼觀望了法官一下。不看尤自可,一看之下不得了:原來眼前這位白人女法官,竟然是多年前在中學裡的好同學!

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遇見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喜樂是人的本能。犯人也立即從心中發出微笑,彷彿感到世界真是奇妙。

但時機之不對也會令事情變得糟透:昔日毫無猜嫌的兩位年輕的同學,在今日公堂上,卻已站在審判者與被審判者的兩個對立面。霎眼之間,犯人回想年少天真的學校時光,又想到今天將要身陷囹圄,時空倒錯。堂堂一名大男人,不禁淚灑當場!!

是什麼力量,讓最初在同一環境生活的我們,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想當初有一萬個抉擇,為什麼我總是選擇了錯的路,以致行到今天的這一步?為什麼上天要如此殘酷,讓童年時的玩伴,去見證我今天的潦倒?

犯人當場的崩潰,我理解。

我也想,女法官同樣感歎到人生無常,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

我許久沒有聯絡的好朋友:感許我們今生再沒有機會再見;又或許,我們不知道哪一天,會在一個我倆都意想不到的場合碰面。我只希望,屆時我們可以點點頭,輕輕的微笑,在寒喧之後,發現雙方都過得安好。那便好了。

正如我在前面說過,人生就淡淡的:有點酸,有點甜,又有點暖和。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我的髮型師:葉孤城

今日我介紹一下我的髮型師--白雲城主葉孤城。

葉孤城當然不是他的真名,但師傅的確是姓葉。葉師傅流有一把半長的頭髮,加添了幾分世外高人的飄逸和藝術者我行我素的味道,以武俠小說人物葉孤城稱呼之更為合適。

城堡

找上白雲城主純粹是巧合。那年我初回香港,對於日常家中雜事(如:到市場買菜、購買日常用品等)還沒有養成固定的習慣。剎那間心血來潮,覺得一頭亂髮不夠清爽,精神也被弄得萎靡。於是,便鼓出平時鮮有的勇氣,隨便走進一幢舊唐樓的二樓髮廊,也就是當時的白雲城。白雲城位處鬧市中心,交通方便,各方不同階層之士流連於此,品流複雜。

對於很多香港人,光顧二樓髮廊一早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則覺得遠離地舖走上二樓理髮,是一件不可思議兼且新奇好玩的事。當時還不太明白因為租金昂貴的關係,有不少行業已經絕跡於地面店舖,轉而搬上租金相對較平的樓上舖繼續經營。

當我一進門,發覺裡面是一個不足二百呎的小店。但麻雀雖小,店主悉心經營令到配套齊全:門口旁邊是一個小小的接待處;右邊往裡邊一點則有一個地方供兩名顧客洗頭;而左邊的大廳則放着六名客人理髮的座位,每個座位面前各架着一個小熒幕,上面播放着時下流行的電影以供顧客觀賞。小小一片天地,為顧客提供貼心的服務。

城主、劍術

葉孤城的出場也得十分飄逸:長髮裇衫西裝背心牛仔褲黑框眼鏡認真眼神真皮理髮剪手工袋熟練手藝,打造成一個有藝術氣味的理髮師,穿梭於多名顧客之間談笑風生。透過他的專業手藝--姑且稱之為天外飛仙,終於解決了頭上雜草對我所造成的困擾,理髮後的形象也隨之煥然一新,整個過程中我受到極殷勤的款待。

在白雲城理了幾次髮後,我也曾嘗試光顧別的髮型師。但每次理完髮後總是會有點不滿意。最終還是要找回葉孤城,把我的頭髮弄妥當。我和葉的光顧關係從此維持了若干年。

心、情報

或許在小時候已經養成了習慣,我在理髮時甚少有跟理髮師交談,更遑論交流。但葉孤城甚為健談,能夠掌握人的心理而投其所好。他先從大眾化的話題談起(如眼前播放着的電影),待發現到客人特別感到興趣的話題後,他便順着話題講下去。想到他的客人年齡層面性別均有不同,有時話題的差距相好甚遠,要在一天裡談上不同的話題,確實是不容易。平常他也要不斷保充更新當下最熱門的八卦消息、熱門時事及話題,好不忙碌。

講到葉孤城所接觸的人,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來自五湖四海都有。就跟開計程車的司機一樣,他所接觸的顧客類型一定比留在辦公室的我們所認識的多很多倍。所以他能夠從不同的階層接收到的日常消息是極為廣闊。見微而知著,哪個行業不景氣,如今流行些什麼玩意,他都一一知曉,這本身就是珍貴的無形資產啊。平常聽他講述這些從其他顧客收來的有趣消息,是一項不錯的消息交流活動,而他的理髮椅就成為了情報交流的中心。

在吹水閒談方面,葉的專家地位不容置疑,在每個範疇都略懂一二,曉得些皮毛。而在專業上的熟悉,更令他獨創了一門自己的人生哲學,這些哲理和積極態度往往卻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情上。

如今我跟葉孤城熟絡起來,最近談的話題都是香港的經濟民生政治。雖然他對這方面並沒有太多的涉獵,在對話中他依保持住開放的態度去聆聽、去學習。而偶爾也會發表一些有見地的論述,我也從中得益不少。總之,就是互相學習。

回復獨行劍客之路

在一次頗長的公幹後回港,才發現他的老店關門大吉了。一直打聽底下,才知道因為他承受不起高昂的租金,才決意把生意賣掉。如今在尖沙咀某髮型屋裡「掛單」,亦即髮型屋出地方理髮師出技術,然後雙方拆賬。

葉孤城對於這種變故依然十分正面和看開,最少他對自己在髮型方面的造詣極有信心。他跟我說道:在九十年代連鎖髮型屋還大行其道之際,他便在那時堀起並且擔任不少管理的工作。大風大浪他是見多了,如今依然滿足於目前自僱的生活。他繼續努力經營自己的事業、在髮型界教授技巧,扶育後輩而同時間博取知名度(更因此而經常往返內地,有關內地形形式式的情形和荒誕故事,葉孤城所知的更是多得不可勝數。)。另外一點值得一讚的是,葉孤城對於自己的事業有熱誠、堅持和專業精神。工卻善其事,他對自己理髮的工具極之執著。還有他正面的態度。常言道: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每當我想起這句話時,我便會覺得葉孤城已經隨時準備好向下一個機會出發。

江、湖、道、路

理髮是一門入行門檻極低的行業,差不多每一個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加入。競爭特別大之餘,入行人選的質素也良莠不齊。葉孤城就不時讓一些輟學、或啃虊的年輕人來幫手,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可說是看過香港這個繁榮的大都市後的陰暗面。但他依然懷着正面的信心去走自己的路,以自己的專業去感化、教導人,那些活生生的例子。

我在這位仁兄身上所得到的啟示是:無論你是從事什麼行業都好,當你賣力地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心機之時,你將會得到比其他人更高一籌的技巧、在專業上無可比擬的自信、以及從技藝之中昇華的一套人生哲學。我想,也可稱之為道。


http://www.beautyimpex.co.uk/prodimages/328.jpg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愣愣的音樂老師:教了音樂之餘又教了歷史

人的記憶真是很奇怪,忽然之間,想起了一位我覺得在我的生命裡微不足道的人,偶爾在廿多年前、曾經在我中學時期教授物理和音樂的一位老師:胡老師。

印象中胡老師個子不高,相貌平凡。在臉上唯一可以辨認的是他稀疏的頭髮以及架在鼻樑上的金絲眼鏡。也許是在學校的關係罷,胡老師的穿著也極之學院派。若然穿著得宜,或許會像劉聲sir那樣高大威猛,英氣迫人。可惜胡老師難有劉sir的美好身段,在恤衫外還要穿上一件老舊的針織背心。當時正值復古,流行穿着沒有褲褶的闊腳喇叭褲。胡老師剛好也有一條年代久遠、不知是那一年的喇叭褲。褲管還過短,露出了裡面的一雙小白襪,看上去就更迂腐,難以討人歡喜。

外觀如斯,談吐也不見得是其專長。胡老師有口吃,講課時便格外吃力,學生們經常拿此作笑柄。高中時代,我們正值反叛期,還是會耍慣嘴皮專門挑釁胡老師,簡直就像一群小惡魔。遜於辯才的他經常給我們氣得七竅生煙,口中只能吐出:「你,你,你...」卻找不到駁斥之詞。

然而,胡老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他的博士頭銜。在我們求學的時代裡,好難才找到一位有博士生履歷的中學老師。然而胡老師像極小說裡面的書呆子角色,令我對博士生的之形象大倒胃口,有了錯誤的偏見以為每個唸博士學位都是愣愣的。

曾經在音樂室有一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難忘的場面。話說在音樂室裡並不像課室一樣有教師桌,於是胡老師便站在大家面指揮唱歌。不知那個小鬼大聲提醒了老師忘了拉褲錬,胡老師往下看着褲前的一個大咕窿,頓時像小孩子一樣尷尬,立即轉身一跳背向我們,在確保褲錬返回原位才敢向着我們,然後尷尬地一笑。整班足足大笑了許久才能重新回到課堂之中。雖然如此,胡老師其實也彈得一手鋼琴,足以應付音樂課所需。

而兼任物理課的老師,胡老師在第一堂卻要教我們「物理的故事」!這是什麼玩意啊?原來是有關西方近代物理學的一個總覽。那時的我們(也許就像今天的學生們?)只會單方面想着成績和分數,以外的事統統一律沒有興趣也並不欣賞。胡老師的一番心機、創新的熱誠可說是付之東流。原來我們在科學領域的方程式,不單單只是方程式,後面還有一大群科學家的努力耕耘。如今回首,實在可嘆。

在音樂課時,胡老師也首先介紹我們中國國歌和義勇軍進行曲兩首作品。時值八九之後,九七之前,我們一邦莘莘學子對民主、國家等意識概念極其模糊,胡老師替我們上了第一堂的國民教育。在英殖民地時代去介紹這些東西是有政治風險的,胡老師這番舉動要算是他有史以來最酷的一次了。

事隔多年,我還能記起這一位老師。是我介意當年無禮對待他嗎?還是感謝他在我們心中播下的一丁點啟蒙的種子呢?無論如何,我今日終於明白到教育是一門極其艱難之路,所以今天我要感謝所有我曾經遇過的老師們。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歐、非、亞、澳的交流之夜:來自遠方的新鄰居


在Facebook的一張照片上,我留了這一個留言:「German knuckles, West African banana cooked in Filipino style, Australian wine. It's awesome!」(德國豬手,菲律賓製法的西非香蕉,再加上澳洲的紅酒,真的是絕配!)這張照片,就是我在新認識的朋友家中作客的晚餐。

最近,我發現原來有幾位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屋苑,而我也開始在上班時段碰到他們。認識了其中一位同事讓我耳目一新:他皮膚褐色、喜歡剃光頭、操着流利英語、體格強健的年輕人,就姑且稱他為小謝罷。我和小謝真正的相識源於在碼頭的一杯啤酒開始(他邀請,我作客,典型香港外籍人的活動也)。

酒逢知己,在各自交流了一些背景資料後,我才發現他的經歷十分有趣:小謝出生在位於西非的象牙海岸(),當地操法語為主,故他擁有一口流利的法語,後來他又在法國待了一些年,再在有法國背景的投行裡擔任金融職位。另一方面則是他的香港背景:他娶了一名地道的香港太太,並且有了一個女兒。在科技大學完成了MBA學位,並在香港住了七年多。

酒後大家打成一片,小謝便邀請我和另一位同事到他家中作客,趁他的太太到外工幹時享受一下big boys club的滋味(當然他的小baby也跟我們在一起)。所以才會在文章首段的那張照片:他的菲傭用家鄉的手法,去泡製從西非而來的炸香蕉;我們也從德國餐廳外賣了豬手;而我也從家裡帶來一支2000年的澳洲佳釀來一同分享。在美酒佳餚之下,談興之高,直到深宵而不知也。

來自遠方的小謝自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學,我則覺得他有不少寶貴的素質值得我去學習:他心繫自己的祖國和非洲,帶着尋找商機以及貢獻故土的心情去留意非洲的發展。而小謝更加明白到自己對香港、法國和非洲的認識,從而去尋找一些顧問形式的發展機會,至此已經不用提及他有多聰明以及其對數字的敏感度。

小謝熱愛自己的家庭,他更以極為法式的想法,在香港這個匆忙的彈丸之地中去享受他的生活,留意身邊的一點一滴。例如:他從來都不會像本地人那樣緊張地排隊爭着上車上船,更可以在我們要趕車時的三分鐘路程,停下來為晴朗的天氣拍照。他更加會關心地致電給我,以確定我有準時上車,等等。

小謝對着歷史--尤其是有關殖民地對非洲的影響--有着自己的一套(其實這是我所帶起的話題罷了),而當中很多的見解都並不是我所熟悉的。例如:負責販賣黑奴的「壞人」並非只有白種人一邊,這是白人和本土中某些人士共同營運的勾當。另外,他講述他所認知有關販賣黑奴的情景:販賣者走進一條村內,便將村內最高大、強壯的男丁一律帶走,留下來的只剩下一批不是最頂尖的人。要儲蓄人才,又再需要幾代人的時間。而這種販賣黑奴的行為,對當時來說是一種生意,當英帝國當時宣佈停止黑奴貿易,雖然對個人人權上有即時的改進,但一下子有關的非洲國家便面臨經濟的問題,一時間難以尋找另外一項消費品替代黑奴的經濟價值。

還有就是目前非洲的情況,他了解到非洲土地上有不少珍貴的資源,如:水果、可可、咖啡、礦產等。但是,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卻因為信用關係,要跟歐羅掛鉤以維持穏定,但卻因為歐洲低迷的情況跟非洲新興國家迥異,以致非洲國家資金拮据(這情況跟港元掛鉤美元的後果相若,但香港經濟情況大致穏定得多)。

而非洲的人十分勤勞,在以往種種難關下都可以忍受,有堅強無比的忍耐力。再加上面對着困難的情況,窮則變,變則通,所以他們的創造力也一流。以上這些都是一些有趣而難得的見解,讓我看見了一個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世界。

這段短暫的日子,我們已經交換了無數話題:有關香港的樓市走向、香港的政治及時事、我在澳洲的日子、對於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的前景、退休計畫、法國紅白酒的種種分辨、小謝那個在有生之年遊遍非洲五十多個國家的美夢、歷史、運動,等等。

最近最高興的,就是能夠認識到這樣的一位朋友!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再見蛋先生

今天是蛋先生的last day。我們一行人決定在酒店的餐室內happy hour歡送蛋先生,直至剛剛才回家。

蛋先生在現職已經服務了近十個年頭。他在工作上一向極盡本份,緊守崗位;而且不只一次備受客戶所讚賞。這種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他能夠在短時期適應新崗位和新公司文化之餘,能夠將其優秀的服務態度發揮,為新東家好好貢獻一分力量。

認識蛋先生是我在三年前加入公司之時,他既是我的同事,又是我的鄰座。我倆年紀相若,腦頻率(wavelength)亦頗相同。唯一有所遺憾的是:他一直認為補缺他鄰座美眉位置的將會是另一位令人期待的美眉,怎知道會是一個大男人(鄙人是也)。所以自三年前起,蛋先生便為此鬱鬱寡歡。

蛋先生的性格有幾處優點令人讚賞。其一,其為人慎言,少聽到其抱怨之聲,再加上對自己的工作謹慎評估,能做的他一定會做,鮮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而導致工作項目上的失敗。

其二則是第一點的伸延。雖然蛋兄寡於言,然而其轉數卻經常處於高水平。間中配合寥寥數語,一個個爆笑爛gag便由此而生,帶給全組人不少歡樂。

第三則是他對家人的照顧,對父母和妻兒都極盡本份,非常難得。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蛋兄,祝願閣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自己的事業打拼出一片天地!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收到一本書

今晚有D攰,但依然想留下一句半句。今日發生了有一件小事,但也算是一種正面的轉變,所以值得一記。

新同事加入我哋強大隊伍。以佢資深o既經驗,一副胸有成竹,躍躍欲試之勢。奈何好像有哪點兒不對,總是跟大隊有點不協調。好像跟大家還是有一丁點兒隔膜,是他沒有開放自己嗎?飯也吃過,酒也喝過,好像幫助不大。

閒談中,得知他曾經跟朋友將一些為人父母的心得結集成書。這是很好很有趣的事情啊!改天可以借來一看嗎?同事慣例爽快的答應了。但正如占少所言,consultant(原文佢係用:dealer)信佢一成都死,所以我從一個非常客觀o既角度,只係信咗半成,一笑置之。

過了n天以後,當我對這件事情已經徹底忘記的時候,tata!!他的書終於出現响我哋眼前喇!翻開一看,一頁頁盡是温馨的文字,相片中有着甜蜜的笑容。再看文筆語調,完全活脫脫是他本人!十分有趣。

到此,他已經收得了多樣正面的效果:1)出書是有趣的事情,這本小書可能已經impress到很多人;2)書中內容全是環繞自己子女的故事,句句真摯,充分流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可以讓同事們看到他工作以外的另一面;3)畢竟是新同事,人家要找話題跟你chitchat也許一時想不出什麼,而這本書正是非常好的談資。送書是小動作,但背後的意義卻十分大,因為送書人和收書人的距離都拉近了。

有幸可收藏此小書以作記念,自覺榮幸也!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中學,中文同阿Sir

同朋友仔提及中學往事,不期然想起當年任教中文科老師,劉聲Sir。

劉聲Sir絕對是一個風趣,有台型的人。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軀,一身Polo牛津紡襯衫棕色西褲以及帆船鞋,予人文化氣息極濃。每當中文課快要開始時,便可以看見他笑容可掬,從容不迫地步入班房,在他身上完全沒有找到半絲匆忙促狹的感覺。

氣勢往往能夠壓住場服觀眾。劉聲Sir在每課的起始,均在黑板上寫上當日課文的題目。看那龍飛鳳舞,蒼勁有力的字體,想他在書法上也下過三天半夜的苦功罷?全班房便從他那飄逸的字體開始,進入他所教授的國度。

劉聲Sir也許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第一位有強勁「吹水」能力的人(「吹水」者,廣東俚語,即謂閒扯是也)。吹水絕對是聯想力的表現,他在這一方面的天賦很高。每當唸至關鍵字句,他腦中的文思便會自然而然豐富起來,然後字字珠璣,一真講不停。講了半天,天南地北走了一圈後,他便會吐出經典對白:「嗱,我哋講嘢要識得講番轉頭,頭先我哋講到…」(國語應譯為:同學們,咱們高談闊論時要時刻能夠跟開始的話題有所連繫,那才是最高境界。剛才我們講到…)每每自圓其說。在及後的日子,我才有機會接觸到西方的另類學習方法如MindMap及橫向思維等,與劉聲Sir的思路可謂不相伯仲。但當時劉聲Sir收放自如的高論,的確令我看得咋舌。

那麼是我覺得上課時文不對題而驚訝咋舌嗎?非也。我是羨慕其博學遠出於書本文章之外也。他講述的題材廣泛:時人時事,遠古文章,歷史故事,哲學思想等,均有涉獵,聽之令人神往。以後在大學時期,我們有一門必修科:General Studies,即如今的通識科目。在每一節課均會邀請某領域的專家講談,當中天文地理都包含進去。如今想來這些Common Senses原來可以令一個人眼界大開,而劉聲Sir就是我在這方面的啟蒙導師。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他個人對儒學和道家的混合理論。他認為中國人是個非常實際的民族,孔子儒家加上老子道家道理可以互相補足,並足以幫助芸芸眾生去面對其日常生活。儒家中有堅持信念和拼搏的精神。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以;克己復禮等,為我們提供了向前衝的動力,力臻完美。然而,人卻並不是機械人只知工作不知休息,所以到了不能更進一步之時,不妨讓道家所講求的順天道而行,與民休息等理念,令自己放鬆下來,舒緩一口氣,讓自己好好休息,然後從新上路。周而復始,儒家道家這兩股絕世兵器交互使用,天下無敵也。

如此東拉西扯,課程當然來不及授完。是劉聲Sir給了我破釜沈舟的覺悟(就是:如果自己再不自修,這一科必然當掉!),於是我便將勤補絀,把當時的一本會考天書從頭至尾唸了三遍!最終,中文科成為眾多科目中成績最好的一門。劉聲Sir又教曉了我一門道理,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學問學了,終歸是自己的。

如此輕輕鬆鬆又上了實用的一課,劉聲Sir,謝謝你!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毛躁與入世高人

新年伊始,照計應該萬象更新。未知是否啱啱返港仲未完全適應,還是流年不利,諸事不順。番工後好似特別容易撻着扯火,特別『毛躁』。

可能因為新年新計劃,我哋部門又有偉大宏願,而同時間我哋又極其精於策劃清談,所做o既嘢又靠近理想國多過靠近客戶,難免時有無力之感。在忍無可忍,又感徬徨之際,市井妄語紛紛而出。

以前同組有一高人A,口中不停說「已經睇淡晒」。他常透過冷靜又獨到的嬉笑怒罵來舒緩自己的情緒(排毒),然後又再埋首其工作當中。在外人眼中,他的工作和位置是何其難頂,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姿;而其適應駕馭能力又是何其之高。朋友們都不禁要樹起大姆指,送他一個「化」字(意謂睇化晒)!

高人A忍辱負重多時,終於找到機會轉換馬,對他來說當然可喜可賀。然而他練就的一身武功(我姑且稱之為「化功大法」),對我卻毫無啟發,反而覺得其路數與自己性格十分不符。直至我遇上高人B,才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高人B才沒大我幾年,然而其EQ卻高出我好幾倍。在公司裡,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他發怒,同樣地,我也沒有看過他拉下鄙夷的嘴臉,他真正是做到了傳說中的不亢不卑。有天跟他談起所面臨的困局,他一笑置之,少有提及睇淡與否。雖然事情本身並沒有轉變,但心情卻已經被扭轉過來。他又能以多角度看事情:如此這般,我們不是很幸福嗎?如此功力,可會是番邦絕藝乾坤大挪移:借力打力而外力並未傷及自身,不需耗半絲精神內力來排毒於體外。此種境界,非一躍而蹴便可達到。然而我所企及的便是這種境界,這種修為。

順帶一提,論輩份兩位高人份屬同門,惜其掌門得奇才駿馬而無所用,令其或掛冠或含光而待沽。凡將才者,雖得有帥才之識也。可嘆可嘆!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同誌

今晚無意中找到了朋友的blog,原來他也有寫blog記事的習慣:逛過的街,食過的美食,買過的東西,都鉅細無遺地記錄下來。雖然照片比文字還要多,只要把自己想記的都記錄下來,也就是了。

這個世代,分享變成了一種時尚,也是一種習慣。留下的可以是一句歌詞,一段暗符號,一張照片,可以暴露一下自己的開心傷心,作為療傷晒命警告世人亦無不可;路過的亦有莫大自由去探索偷窺推想假設,也可以無視謾罵或一走了之。寫者有時無心,看者不必有意。網絡世界,有來有往,公平之至。

就讓每人也有一本公開的記事簿,在網路上輾轉流傳。祝願朋友持之以恒繼續寫blog,好好累積自己的生活小寫照。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職場救生員

話說某同事甲受不住壓力自動請辭。佢阿姐澳蟬就幫佢响last day攪咗個飲茶,仲捉咗我哋個實習生阿源三去訂位。

去飲茶者都有成十多個人,但話不投機:澳蟬姐自成一角,與新聘的天竺同事有講有笑;而同事甲又有自己的一堆,大家全程零交流。

如是者一餐又接近尾聲,係時候埋單。正當侍應生將賬單送到我們的一桌,眾人順理成章,將目光投放於同事甲o既老闆澳蟬身上時,點知阿蟬姐好似唔知咁,左顧而右盼,看來佢並冇意思要埋單。於是,我哋又一齊望向大老闆。大老闆原來都係嚟湊吓熱鬧,冇諗過要扲荷包,佢扔下一句:「我冇帶銀包喎!」此時眾人均不知如何是好,面面相覷。

戲肉嚟喇!

响最尷尬緊張o既情況下,坐响大老細旁邊o既頭馬MrFix立時施以援手埋單,以便在稍後時間才AA夾錢。佢一出手,在坐者反應不一,各種表情面色眉目隨之而生,但此一舉動總算將整個場面控制下來。

MrFix為大老闆愛將,追隨大老闆南征北戰多年,營營役役,是老闆少有的心腹。而佢更加係出咗名顧家的好爸爸。年輕時,佢又係一名救生員,去保障市民生命(講唔上保護財產,嗰隻係護衛員)。可以看出,MrFix  o既多重身份都係為咗保護他人而設,而佢又將每個角色都做好,勝任有餘。經此一役,連我都當咗佢係偶像。試想我們當中有人遇上困難,MrFix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在我們面前,像超人一樣將平日的上班西裝扯去,露出了內面的救生員服,以乾坤大挪移之手法,去解一場又一場面懵事件。這是多麼的令人快慰啊!

這種勤奮努力的態度,加上捨身護主的功力,已不知是小寶神功裡的第幾重了。我覺得我輩中人,習得一招半式,雖不足以獨步武林,亦足以保命矣。


http://www.freefoto.com/preview/11-19-52?ffid=11-19-52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問君記得嗎

感謝如今炙手可熱的social networking,協助我們找回失散多年的好朋友,知道他們的動向。最近,Facebook又讓我知道一位身在異地,近十年來都沒有聯絡的朋友的近況。

甄君和我在小學時便已經認識。他是學校的乖學生,是班長,也是極受歡迎的人物。因為宗教信仰,我們在小學裡的每一年都是同班。我和甄君的關係不錯,但卻不是深交。在腦海裡,一切都是淡淡的,很有一點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

記得在小學的小息裡,我們有著一個很逗趣的習慣,就是和三兩位朋友,一邊聊天一邊繞著校舍打圈!我和同伴在順時針地走著;甄君則在另外一組逆時針地走。然後每次碰到面時大家都會點頭,一切都是那麼的安靜。我們有沒有走在一起聊天?印象中好像沒有。

記得在班房裡,不論哪一年,我和甄君的座位彷彿永遠都相隔很遠。可最特別之處,是在考試季節,學生需要順著學號坐著時,我倆便會自然地坐在隔壁,談題永遠是在這段時候才多了起來。

小學畢業了,同學們都各自考上了不同的中學,甄君也離開了香港到外地求學去。那個時代,家裡除了電話號碼和住址外,好像還沒有其他的聯繫方法(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不可思議)。我們就是這麼的分開了,也沒什麼離愁別緒,也沒有想過那天才會見面。

記得又過了幾年,甄君回港探親,我們又有機會碰面。那時他已經開始拍拖了,還跟另外一位朋友在分享感受。那一天,我好像沒有什麼談資…

時間真是過得快,連我也要出國唸大學。記得初抵異邦時我極不習慣,每月例必寄出三數封信給我幾位要好的朋友。我印象中甄君是在我寄出的名單之列(那些信都到哪裡去呢?)。


得那一夜,應該是大學暑假返港的一個晚上。忘記了是什麼原因我們就在電話裡聊起來,一聊就是一個晚上。那夜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這趟電話,讓我們的距離拉
近了不少。我們知道了彼此自小學分開後的生活:親人的離去,與愛人的關係,疾病,夢想,前途。同時間,也讓我知道了在小學時我所不知道的小故事,一些遠
久,但特別可愛的故事。那夜是難忘的,也是盡興的。這種暢快的感覺一直留在我的心裡。

又過了很久,甄君和我都活在不同的土地上,各自的世
界裡,斷斷續續的通信差點兒要終斷。我大概地知道他有了家庭和小孩,擁有不錯的事業和生活。走到這裡,我倆的生命就好像兩條平行綫一樣,再不會交疊相遇。某
次公司裏來了位新同事,樣子長得有點像甄君,這偶然間又會想起遠方有這一位朋友。

如今在Facebook上,當然可以看到甄君的生活照。
那一種既真實又虚幻的友誼,仍然深印在我腦海中。那次在Facebook裡知道有一大群人在幫甄君慶生,才想起曾幾何時,我好像也知道他是天蠍座。於是我
留了言,誠心祝福他生日快樂。如此這般,我們又在網路世界裡閒聊起來。

這些日子各忙各的,與朋友相約的時候本來就不多,只希望間中在網頁上留下片言隻語,問候一下。也沒有對各段情誼有什麼期望。那知道,在某天收到甄君的回信,說他自己有一個香港的號碼,我可以隨時找他聊天。天哪,這是一項多麼令人心動的提議啊!

甄君,上面的東東,你都記得嗎?

我們找天見個面吧!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型﹒蛋

點先算有型?

係咪真係要好似007咁,响戲入面衝鋒陷陣,轉個頭再入温柔鄉,先至算有型?要唔要好似韓劇入邊D男主角,响雪地度緊緊擁抱
住女友,咁先算有型?Sean Connery 成個胸口都有毛又有冇型?福伯Harrison
Ford又如何?定係要後生仔先型D?洗唔洗參考吓日本出版o既《型男講座》同埋《人氣男之道》,教大家擺番個型男post?

响現實生活入面,我就遇過有
個同事型爆o既moment。


http://badrabbyt.wordpress.com/2009/01/28/faster-than-a-speeding-bullet/


呢個同事平日靜靜地好少出聲,我亦唔覺得佢特別有男子氣概,又或者有充滿男人味的運動細胞。不過結咗婚o既佢,對太太好體貼,佢太太仲有咗小朋友添。我哋平時都chit chat吓佢太太陀得辛唔辛苦,準備咗小朋友o既用品未。

當日又係閒話家常o既時候,同事話BB預產期仲有一個禮拜,BB媽媽响屋企休養,佢自己就已經準備下個禮拜請假,去歡迎小朋友o既來臨。我哋一班人講得不亦樂乎。

說時遲,那時快,檯頭電話響起,同事飛身接聽。知悉原來太太不適,需要入院。他當即跟老闆交割清楚,以九秒九瞬速離開公司。臨行前不忙回首凝望道:「再見!」然後瀟灑離去。

未幾,可愛o既BB女便降臨人間。

護妻心切,扔下萬事不顧。呢D咪叫做型爆囉,蛋先生!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同事霑叔

我是在職場上認識霑叔。年齡上的差距;無礙於我對他的人生感到興趣。究其因,因為他是典型受到九七所影響的一代。



有研究說,人的性格打從小時候已經形成,所以家庭的環境和培育極為重要。霑叔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不知他的家境如何。但我卻得到結論:整天面有笑容的他,一定有個愉快的童年。


霑叔跟我說,他幼時就讀的小學是一所女校,幸運的他就是當年裏邊寥寥可數的幾位男生,學習範圍還涉及到家政針指。置身女兒國,小霑鬆容不迫。


說他幸運,一半調笑之餘也有一半認真,這使霑叔在很早的時候便有接觸
,而不至於日後在社會上打滾時手足無措,一個不小心便淪落為電車族。及後的校園歲月,他都是在男女混合的環境之中地長。很難想像,霑叔曾經會有一段半段少男的靦腆歲月。


在七十年代這火紅歲月裏,香港的政治環境十分微妙,英政府的懷柔手段鼓勵港人少:談政局,多勞動及交稅。而中國在中共的統治下,同時間亦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香港頂尖精英的一群,當時的大學生以國家強大,社會進步為己任。比起今天有部分大學生,妄呼為自己而活,而同時又喊找不到理想,有意義充實得多。


年輕的霑叔時身在香港,沒有親歷文革摧殘之力量;然而身在香港,亦有耳聞中共的所為,和一系列的學生運動。他沒有參與學運,但這些經歷,以致在面對九七有個問題上,他毅然放棄在港所擁有的事業,遠走他鄉。


也許是他的驛馬星當時應之而動,合該有這樣的命數;或許一生住在一處,難免會變成井底之蛙,上天就在此時賜給霑叔一個機會,安排他看看世界。霑叔隨遇而安,在外國安身如常。我認為這是歸功於他天生的樂觀性格,和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以至在心理和英語溝通能力上均足夠適應當地生活。


這樣一幌又十年,除了照顧了兒女,霑叔在他鄉也享受著一些在港難以得到的生活品質。相信品嘗美酒和冬季運動就是在那時候養成的。


此一時,彼一時,九七後的香港在政治上並沒有重大變動,反觀經濟上國內突飛猛進。自己拿了外國護照後,霑叔便成了首批回流香港的海歸派。除遇而安始終是霑叔立命格言。回港後,面對人脈和事業上的重新建立,他對這些都可以坦然面對。他入鄉隨俗,興趣什麼的竟然是那麼的中國化。最近,他參加了一個穴位學習班,還能給我們生活的小常識。


回港十年,霑叔開始準備退休的打算。他始終懷念外國寫意的生活。為此,他已慢慢部署「再回流」的功夫。


面對大時代的轉變,便會發覺人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與其開創時代,倒不如乘勢而起,但有時可能只能放手一搏。是成是敗還要靠幾分天意。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凡所及之事均盡己力,與此同時放開胸懷,坦然接受任何賽果。